close

無論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定,特指與中國)或是FTA(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指與其他國家),都有個共同特色:降低雙邊貿易障礙,並加強雙邊貿易,其中影響最深切的就是關稅,譬如我國若與美國簽訂FTA就可享有最低關稅待遇,而台灣的產品相往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是有競爭力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雙邊",也就是互相享有這項權利,上述例子也說明了美國相同產品銷往台灣亦享有同樣待遇~~因此簽定FTA的國家無不在算盤上打得很精,其中主要考量就是出超與入超(誰賣給誰比較多)以及截長補短(你這項產品具優勢,我另一項產品具優勢,所以乾脆綁在一起),基本上簽訂FTA的國家都希望我讓你進口的是我沒生產的(反正都要依賴進口),而我卻可以將我國產品大舉傾銷到你的國家,這是基本原則,實際上卻是錯綜複雜,因為兩國的主要出口產業總會有"交集"。

ECFA基本上也是如此~~~台灣人別忘了,每個國家都有貿易利益考量,很多人認為只准我出口,不準你進口,這是不切實際的,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當傻子。
所以重點是:誰算盤打得精(能預測未來的實利)以及誰對即將開放進口的產業有配套措施(避免國內產業衝擊)~~~我國的政府有做到嗎??
理論上而言,只要ECFA/FTA一簽定,出口一定是成長的,所以政府也不用拿這個必然性當政績,相反的是否能輔導出口產業強勁成長以及輔導國內產業做好準備才是雙邊貿易施政的重點~~~我們有做到嗎??
所為讓利行為說穿了就是反擊準備,做更好的準備等到開放後一次性到位,長遠來說~~~不存在所謂讓利行為= =

以ECFA來說,台灣與中國的利基不同、打的算盤也不一樣,台灣因選舉考量太急功好利,又是小國對大國的姿態,因此只看眼前,出口產業策略付之闕如、國內產業衝擊準備不足,只能贏得好看的數據,基本上就是贏了面子丟了裡子(事實上,面子有贏到嗎??)
中國算盤打的精準多了,首先對於台灣進口衝擊不大(大陸產業太龐大了,台灣那麼一點東吸進去根本無影響),所以表面上他可以讓(也就是晚幾年),但是不可能捨(我讓你進來的產業,我未來也一定要進去),他的重點是產業戰略目標而非短期收益,這個ECFA看似好吃,但是得付出代價。

不過沒關係,如上所言,只要台灣做好準備,還是可以吃下去的,可是我們看到台灣政府的是:只有沾沾自喜,而無戒慎恐懼;只有短期目標,沒有中遠程計畫。所以到目前仍看到台灣民間產業仍是單兵作戰、各憑本事,政府的力量在ECFA下幾乎看不到,比較起來~~韓國政府在全球化貿易考量中就顯得出色多了,看看韓國簽訂了幾個大國的FTA??看看韓國對於進口產業之衝擊影響有多大??這些都是台灣比不上的,所以台灣與韓國的差距才會越來越大= =

眼前看到的是台灣受到選舉與政黨考量傷害最大,因為選舉,所以都看短不看長,因為政黨,給國民黨當家衝得太快欠缺考量,給民進黨當家又怕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影響台灣成長時機~~~誰才能讓台灣進退得宜...老實說我很悲觀:目前還看不到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ng Nob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